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

平鎮區

平鎮,舊稱「張路寮」,原係防衛情之守望所,因寮之設置,地方漸安,因而稱為「安平鎮」,1920年去「安」字,改稱平鎮。
1945年,改制稱「平鎮鄉」,1980年代以後社區次第建設,人口大量移入,於1992年改制升格為為縣轄市「平鎮市」,躍為桃園縣名符相稱的第三大都市,下轄46里。平鎮市南北狹長11公里,東西寬約9公里,外形輪廓類似麒麟,因為居桃園縣平地中央地帶,縱貫鐵路,縱貫公路與高速公路,穿越西北,再加上中新公路,中豐公路,外環道路,東西向快速公路,都在本區交錯銜接,北上台北36公里,南下新竹36公里,佔有居中發展的優勢,也是利用公路運輸北上、南下的重要交通據點。
平鎮是全市總面積為:4779.12公頃,行政區域所轄46里,1489鄰,至2007年3月底止,人口數共為201060人。
平鎮市地區,因早期移墾多來自廣東省的客家人,因此當地原住民以學習客家語言風俗習慣,堪稱「客家莊」。經過國民政府70年的統治與教育,軍眷新村社區建立,移入許多各省市籍移民,不但使平鎮市人口增加,連帶以北京語系為主的普通話,也成為主要語言。
平鎮市的觀光典故有:鷺絲園、湖老錦古戰場、葉奕明公祠、賦梅第、義學田等。 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,名稱定為「桃園市」,成為臺灣北部第三個直轄市。原縣轄鄉鎮市一併改制為區,目前有13區。原平鎮市改制為直轄市平鎮區。